一野的“二号人物”是谁?55年憾失大将军衔,他的下属却当了大将
彭德怀元帅在解放战争时期,虽然挂职解放军副总司令,但他的工作特点跟总司令朱德差别很大:彭总不需要在总部“运筹帷幄”,严峻的战争形势下,他奉命前往作战一线,亲自指挥了一支大军,就是西北野战军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解放战争中彭总和陈毅、刘伯承、聂荣臻、林总等人实际职能相似,都要具体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。
并且彭德怀是典型的军政一肩挑,担任西北野战军(一野)的司令员兼政委。彭总的地位和能力无需赘言,当时在野战军内说一不二;那彭总之下,一野的“二号人物”是谁呢?
当属开国上将张宗逊。一野有两位副司令:张宗逊和赵寿山。前者的地位明显更高,他本来就是第一副司令员;而第二副司令赵寿山,是解放战争期间起义而来的原国民党军将领。那时西北我军处于相对弱势,自然非常欢迎赵寿山这样深明大义的将军,所以他投过来之后,级别和待遇很高,直接挂职西野副司令。
但要拿赵寿山跟张宗逊比,还是有区别,懂的都懂:赵寿山的统战意义大于实际军事作用。并且建国以后,赵寿山也没有参加55年全军授衔,而是专心于地方政务,基本上不再管军队的事了。
说到这,奇怪的问题就来了:大授衔时,一野明明还出了一位开国大将,就是许光达。许光达可是张宗逊的直接下属,担任过一野第2兵团司令员。并且不光是解放战争时期,他在整个战争年代中的资历、职务都赶不上张宗逊。怎么他是大将,野战军“二号人物”张宗逊却不是呢?
好像有点匪夷所思,但理一理是能说得通的。
1955年1月,也就是授衔前几个月,张宗逊还被列入拟授大将人员名单。下面这份文件照片展示得很清楚:写名单的笔迹是彭德怀元帅的,当时他担任国防部长,彭总与总干部管理部部长罗荣桓一起,向中央提交了这份名单,张宗逊位列大将候选人之一。
但授衔前中央讨论名单时,却产生了不同意见,最终张宗逊的名额被拿了下来。评衔结果众所周知:许光达是大将,张宗逊只获得上将军衔。主要原因,归结起来或许有以下三点。
第一点原因,一野体量太小,不适合评太多高级别的军衔。一野在解放战争中的客观贡献,不及三野、四野这样的“大户”。虽然各野战军级别相当,但评衔工作要讲究实事求是:1949年华北地区解放后,中央从聂荣臻手下抽了两个兵团驰援西北,得到这样的“加持”,一野部队规模才刚刚突破30万人,和三野、四野实在是没法比。
人少,将自然就少,都是成比例的。按照一野的实力和贡献,55年评出一个元帅、一个大将,就足以作为代表了;若名额过多,会挤压其他野战军将领的机会。国防部长彭总又是原一野统帅,此时照顾着军队全局工作,按他的性格和工作作风,避嫌是很正常的。所以原本被列入名单的张宗逊、王震,最后只评为上将。
第二点原因,许光达虽然过往职务不及张宗逊,但比张宗逊更有代表性。评衔存在“山头因素”,平衡好了才能维护团结,这点谁也无法回避。建国前人民军队有三大历史阶段,红军经历尤为重要。下面举个例子。
战功赫赫的粟裕大将,多数人认为他具备元帅级别的战功。即便如此,他都不能评元帅,为什么?红军时粟裕的职级落后较多,抗战时也一般,直到解放战争时军功大爆发。功劳虽然够了,还是无法弥补早期资历的缺憾,特别是红军。
那反过来看,许光达的优势恰恰在于,红军时期的履历非常有特点,他是贺龙的部下。啥意思呢?难道近距离跟过贺老总,就比其他将领高一等?当然不是这么一回事。
贺龙是二方面军当家人,但湘鄂西根据地“肃反”搞得太严重,大批名将很遗憾地被迫害掉了,活着的很少。这不怪贺老总,跟夏曦关系非常大,此人建国前也死了。红二方面军的头号主力,是贺龙最嫡系的红二军团,能够代表红二方面军与红二军团的大将候选人,55年只剩下一个许光达了。
所以很明显。许光达如果获得大将军衔,那么红二方面军与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一野战军,这两个山头将被一次性满足,他是最合适的人选。当然,许光达的整体履历肯定不如其他九位大将,所以他在开国大将中“敬陪末席”。
第三点原因,张宗逊自己有一些“短板”。将军虽然是一野的第一副司令,但军权却并不突出。彭老总是部队当仁不让的压舱石,战役决策、调兵遣将,几乎集中于老总一人之手。中央也非常信赖和支持彭总,所以才让他身兼野战军司令员和政委两大职务,就是为了更好地“集权”,高效办大事。
如此一来,有彭总这样的“强人”治军,那副手张宗逊的实际作用,未必能赶得上前线统兵的低级别将领,尤其是王震和许光达。这两位兵团司令员,带兵打大仗、立功的机会,都比张宗逊要多不少。其实张宗逊曾经也是杀伐决断的前线干部,这就要说一说,他为何会被调到西北当副职了。
张宗逊出身秋收起义,红军时承担过护卫毛主席的职责,含金量不言而喻。毛主席也很喜爱张宗逊,对他非常信任。当张宗逊表现欠佳时,主席批评他的语气也很特别:这个张宗逊,该厉害的时候不厉害!
主席的批评,是针对1946年的一段时期,张宗逊的不理想战绩。解放战争初期张宗逊还不在西北,而是担任大同前线指挥部司令员,统一节制10余万重兵,地位是很高的,此前他还是八路军主力358旅旅长。
然而接下来他直接指挥的大同战役,虽还不至于算是“滑铁卢”,但却致使我军损失严重,在战略上导致晋察冀一带连续作战失利,根据地大幅收缩,他和聂荣臻都受到了批评。两人都强调对方的责任,闹得不愉快,队伍士气出了问题。由于将帅失和,为维护团结军委将张宗逊调走了,这才有了后续他在西北的任职和发展。
出于上述主客观情况,张宗逊虽是一野的“二号人物”,但实际战功和过往历史,比起许光达、王震等人也未必那么过硬,55年“就低”评为上将并非不合理。
天金策略-上海配资之家-股票配资系统-普通人炒股怎么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